请看字,辩证法,三个字属于文字。
辩,是属乎语言的,非语言不辩证,有语言必辩证。

因此,要理解辩证法,需要学会辩证法。
没人不会辩证法,因为会说话就会辩证法。
所以无人不用过、不见过辩证法。

试看盲人摸象的故事,就是人们用辩证法认识辩证法的故事:

Blind_men_and_elephant4.jpg

胖盲人先摸到了辩证法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辩证法是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
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辩证法的耳朵。“不对,不对,辩证法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
矮个子盲人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辩证法只是根大柱子。”原来他摸到了辩证法的腿。
而在后面的瘦盲人反驳道:“辩证法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原来他摸到的是辩证法的尾巴。

  • “A是B是C,A是D是E,A是F是G” 有谁没说过这样的话吗?

  • “我当主席你掏粪,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只是分工的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谁没有听过这样的话吗?

你看,辩证法是桥梁,它居住的是语言,它调动的是注意,它连接的是概念,它展现的是意义,让它显灵的最著名的口诀是“是”
辩证法是人们最熟悉的东西,也是最陌生的,因为它有很多名字人们却认不出实质,比如“道”、“福音”、“神启”、“心声”,而“辩证法”只是一个语境下的蔑称、绰号,一个试图显其灵而非抓其意的咒语。

是的,你实际上可以关联任何两个实在的概念,然后通过语言文字找到他们的桥梁。

  • 比如“时间”和“河流”:“时间如河流,悄然流淌,带走了昨天的故事,带来了明天的希望。”

是的,是因为辩证法有通过语言关联概念显现意义的神力,人们渴望它显灵,才赞颂辩证法的名:

  • 人们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实际上每个人都能找出可恨和可怜这两种属性,人们使用辩证法是因为他们需要恨某个可怜人,而不是可怜他们。

  • 人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因为人们想要一种激励,一种动力,将心态调整成一种更好的预期。

  • 人们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是因为人们想要走出剧院,他们要在一种更为严肃而非戏谑的场合里交谈。

  • 人们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因为人们想要号召大家关注那些社会上的矛盾,以这样那样的角度看待这些东西如何造成问题。

  • 人们说:“在区别对待是人显著的自由的前提下,歧视作为一种预先敌对是反和平的,因此歧视作为公共政策天然有破产的倾向。” 这句话可能是对的,可能是错的,只有天知道。人们这么说是因为它能说服人,也就是能够辩证,因此它动起来的时候一定是对的,静止下来一定是错的。

是的,是因为人们急切地要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所以才需要辩证法这一桥梁,人们要跳跃,人们要联想,人们要疑神疑鬼,人们要追求正确的地方,所以才反对教条主义赞颂辩证法。因为运动一停止,认知就过载,心灵就封闭,概念就暗淡,意义就消失。

是的,是因为人们要谈论责任归属,人们要解释罪责,所以才赞颂辩证法这一转移注意力的手段,要求辩证地看待问题,看待问题的全貌或者其他部分。沙瑞金问高育良汉东有没有汉大帮,他说“主观上没有,客观上或许存在”也如是。

是的,人们想学习辩证法,是因为人们恐惧无法理解的事情
人们说“存在即合理”,就是说“快用辩证法”
因为一用辩证法,矛盾就愈合,事情就可理解,救命稻草就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