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蛋不一定是“鸡蛋”,一定是“鸡蛋”那就是另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因为“因果循环”困扰了不少人,但如果你学习了“白马非马”就知道根本不存在什么“因果循环”,存在的只是“名不符实”。其中的混淆要确定“鸡”和“蛋”名实范畴才有意义:

如果我们能确定名的范畴,

  • 比如问题问的鸡是具体的一只鸡A,问题问的蛋是具体的一只蛋B,

  • 此时这个问题是个相当简单的“事实问题”,只要掌握简单的两条历史记录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就像小王和小明两个毫不相干的人谁先到学校一样。

然而题目没有说什么是“鸡”,什么是“蛋”,题目的意思就是“抽象的鸡”和“抽象的蛋”
抽象的鸡,作为物种的鸡,它的“名实”是什么?是一只“标准”的鸡吗?那一只不标准的鸡不是叫鸡吗?而且什么是“标准”呢。
抽象的鸡,它的“名实”显眼且庞大,却没有明确的边界:

  • 为什么认为两个可以被称为“鸡”的东西是完全相同完全没有差异的同一个实体呢?人们叫鸡们为“鸡”,是因为它们有太多相同的特征,而不是它们完全相等,这是默认的“取名规则”。

1739099261.jpg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中鸡生蛋,蛋生鸡的因果困境并不存在,哪有什么因果循环呢?这实际上是A生了B,C生了D,岂不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乎?

  • 就算“蛋”一定是“鸡蛋”这里也没有因果困境。因为就算是朋友也不能生出友人,是女儿也不能生出母亲,就算是克隆也不行,克隆体和原体也不共享完全相同的名实,不完全一致,也就是“白马非马”,这还没绝对到底,马也非马。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个问题最流通的常规答案——“先有蛋”,其过程看似是科学(实证)视角,其实是神学视角,是盲人摸象,是辩证法,是人给自己问懵了,答不明白开始的胡乱摸索。
这实际上是在想象最早能叫蛋的东西和最早能叫鸡的东西哪个早。把一个东西(可能是某个不可名状的生物)取名叫鸡,另一个取名叫蛋,这样就有联系,就能说先有蛋。
这里不可名状之鸡的出现,其实就是套了马甲的“起初,神创造天地。”

这个问题科学解答不了,因为一个东西人们叫不叫鸡,缺失多少特征人们能刚刚好其叫“鸡”,用科学得到答案是需要测的,把具体的远古的实体时间穿越回来实验,这是不可能的。
它如此“不科学”、荒谬,却有意义,因为试图解答的过程就是用语言把握了“鸡”和“蛋”普遍特征的过程,也是“知道”(能把知识点说明白)、“学习”(能实际使用)的过程

  • 鸡:一种中等体型、覆盖羽毛、产蛋、群居、杂食的生物

  • 蛋:可能是具有硬壳、内含胚胎的生殖结构

这个问题可以作为“白马非马”的教学案例,还启蒙神学与它的“伪科学”面孔(要成为权威的信仰),不愧经典。